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1月14日公布消息称,在呼和浩特市和林县新店子乡大堡山墓地抢救性发掘中,考古人员共清理墓葬 5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器等随葬品80余件。专家推断,此墓葬为战国晚期赵文化圈墓葬。 据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是和林县新店子乡大堡山墓地位于新店子乡十一号村东南的大堡山山顶,面积约6万平方米。考古人员清理墓葬51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共出土陶、铜、铁、玉、石器等随葬品80余件。出...
12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民办博物馆协会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并召开首届会员代表大会。 截至2011年12月,内蒙古已登记注册民办博物馆27家,行业博物馆10家,还有20余家民办博物馆正在筹办审批过程中。 从地域分布上看,内蒙古的民办博物馆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文物富集区及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区。从展示内容上看,内蒙古民办博物馆有综合类和专题类,目前主要包括历史类、艺术类、民俗类、生活用品类、器具类、...
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日前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为全区各族干部作了题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报告。 单霁翔的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论述了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新时期文化遗产应拥有自己的尊严、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理念,深刻阐述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的重要...
位于阴山地区的乌拉特中旗再次发现约500幅青铜器时代磨刻岩画,其中包括两幅罕见的交媾图案。 “这是继今年10月在海流图镇西日楚鲁嘎查境内发现逾400幅岩画后的又一次发现,目前这一地区的岩画总量将近千幅,分布在约5平方公里的山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文物管理站站长刘斌说,“最终准确数量要待明年春天气候条件允许时再进行清查确定。” 刘斌说:&...
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包头市五座毛泽东塑像全部列入文物保护行列,这是昨日记者从包头市文化局了解到的。 最早进入文物序列的是原二冶东方红俱乐部(现在的维多利商厦门前)毛泽东塑像,这是包头市建造的第一座毛泽东塑像,落成于1968年12月26日毛泽东74岁诞辰日,塑像身高5.16米,地面台基高0.81米,塑像总高10.1米,象征10月1日国庆节。这尊毛泽东塑像于1999年经审批被确立为包头市级文...
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文体局提供的消息,日前,巴林左旗辽代祖州祖陵遗址的考古挖掘有重大发现,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发现祖陵龙门,这是目前我国帝王陵中陵门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陵门,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辽代文化、习俗等将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据介绍,祖陵是辽代第一个皇帝耶律阿保机及其皇后的陵寝之地,建于天显二年(927年)。祖陵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东南约...
近日,专家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山中发现了成吉思汗时代使用的蒙古文——回鹘体蒙古文岩文。 回鹘体蒙古文是在成吉思汗时期使用的改良自回鹘文的传统蒙古文。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期,造新体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作为元朝法定文字。16世纪-17世纪回鹘体蒙古文经过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成为今天通行的蒙古文直接前身。 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哈斯额尔敦前不久参加首届内蒙古鄂托克...
近日,经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确认,内蒙古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我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前列,排名由原来的第十二名提前至第五名。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这里曾经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即位之地。此后,一百年间,元朝先后有6位皇帝从这里登基就位。元上都当时曾与巴黎、罗马等大都市闻名于世,在欧洲享有广泛影响。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多年侨居...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元上都遗址考古队在对元上都御天门瓮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座元代武库和堆放在武库中的200余枚石弹。有关专家认为,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了元代炮弹的实心形态,并体现了元上都当时的防卫状况。 据内蒙古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最新发现的石弹呈圆形,采用较软的石料磨制而成,每个石弹的直径为12至15厘米,重0.5至1公斤,它们既可以由卫兵用手向城下投掷,也可装在抛石机上进行...
日前,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居延海附近一处元朝时期的古迹遭到破坏。 8月1日,记者随文物管理所有关负责人来到东居延海,看到在东居延海西侧六、七百米处,有一条正在建设中的南北走向的道路,并经过一处文物点,道路旁边的文物古迹已遭到了破坏。据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该文物点系元朝时期,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曾六次在这里安营扎寨休息过的地方。道路的东边,是一个平整的、接近圆形的一处高地,高地的东南方向,大约五、六...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发掘现场日前传来消息,考古人员在对遗址南坡进行普探时又发现了一个墓葬群,这个墓葬群共有171座墓葬。 该墓葬群位于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南坡,考古人员已经开始对墓葬群展开挖掘。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金松介绍,现在整个揭开面积为3400平方米,揭开的墓葬大概是十来座,还有3座灰坑。从已经挖掘的墓葬情况看,有的墓葬埋葬深度为...
近日,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哈民艾利嘎查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的综合遗址,经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鉴定,这座遗址是迄今为止自治区境内发现同类遗址中占地面积最大的。 据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考古研究所的吴所长介绍,4月3日,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警方将发现遗址的情况上报了通辽市文化局,当地文物部门立即赶到现场对遗址进行了保护。5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专家来到...
在大兴安岭崇山峻岭之中10余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人员已陆续发现9处约3000幅彩绘岩画。 彩绘岩画群的发现者之一、内蒙古鲜卑文化研究所崔越领说:“已经发现的9处岩画中1处是磨凿刻的,其余8处是颜色为红色的彩绘岩画,数量上属于群发。” 此岩画群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境内,经专家初步考证,最早产生时期为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据介绍,从目前发...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批准了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治理施工设计及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预计3月中旬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东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燕京(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历经11...
截至2009年12月31日,经过近4年的文物普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部门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2939处,登记消失文物1871处。 内蒙古在2006年成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地区之后,近4年间共组织98支文物普查队,完成了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苏木)、行政村(嘎查)的实地文物调查工作。调查中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2701处,其中除了新发现的文物点,还复查了9762处文物点。 在新发现的文物中,有一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